[1]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新型工业化内涵特征、体系构建与实施路径[J]. 中国工业经济, 2023, (3): 5-19. [2] 郭熙保. 中国共产党工业化道路理论的学理性探析[J]. 中国工业经济, 2022, (1): 19-33. [3] 李晓华, 沈继楼.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工业化:历程、经验与展望[J]. 当代财经, 2021, (12): 3-14. [4] 郭克莎. 中国工业化的进程、问题与出路[J]. 中国社会科学, 2000, (3): 60-71. [5] 刘世锦. 正确理解“新型工业化”[J]. 中国工业经济, 2005, (11): 5-9. [6] 陈佳贵, 黄群慧, 钟宏武. 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J]. 经济研究, 2006, (6): 4-15. [7] 唐浩.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新认识[J]. 中国工业经济, 2014, (6): 5-17. [8] 王雷. 新时期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及推进路径[J]. 中国发展观察, 2020, (24): 12-16. [9] 李德轩, 许召元, 柯俊强. 新阶段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思考[J]. 理论探索, 2023, (1): 98-105. [10] 师博, 方嘉辉. 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新型工业化的理论内涵、实践取向与政策体系[J]. 人文杂志, 2023, (1): 7-12. [11] 史丹. 绿色发展与全球工业化的新阶段:中国的进展与比较[J]. 中国工业经济, 2018, (10): 5-18. [12] 张琳, 邱少华.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 2014, (4): 124-129. [13] 杜传忠,姜莹. 数字技术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与效应研究[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 71-82. [14] 董志勇,李成明. 党的百年科技创新理论探索历程、实践经验与新时代政策导向[J]. 理论学刊,2022, (5):49-57. [15] 王展祥. 发达国家去工业化比较及其对当前中国的启示——以英国和美国为例[J]. 当代财经, 2015, (11): 3-13. [16] 盛朝迅. 新发展格局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时代特征、目标要求与发展路径[J]. 中国发展观察, 2022, (6): 71-75. [17] 张军, 吴桂英, 张吉鹏.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 经济研究, 2004, (10): 35-44. [18] Hamilton J.D. Why You Should Never Use the Hodrick-Prescott Filter[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18, 100(5): 831-843. [19] 余东华, 张昆. 要素市场分割、产业结构趋同与制造业高级化[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0, (1):36-47. [20] Quah D.T. Empirics for Growth and Distribution: Stratification, Polarization, and Convergence Clubs[J].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1997, 2(1): 27-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