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德荣. “中等收入陷阱”发生机理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动力[J]. 经济研究, 2013, (9): 17-29. [2] 郭熙保, 朱兰. “中等收入陷阱”存在吗?——基于统一增长理论与转移概率矩阵的考察[J]. 经济学动态, 2016, (10): 139-154. [3] 张天姣. 共享发展理念下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与政策建议[J]. 当代财经, 2021, (10): 43-55. [4] 张来明. 中等收入国家成长为高收入国家的基本做法与思考[J]. 管理世界, 2021, (2): 1-11+262. [5] 孙炜红, 伍骏骞, 刘定, 王卓. 中国弱相对贫困标准与测量[J]. 当代财经, 2022, (5): 13-24. [6] 巫和懋, 冯仕亮. 人力资本投资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J]. 当代财经, 2014, (8): 5-14. [7] 李逸飞. 面向共同富裕的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提质扩容探究[J]. 改革, 2021, (12): 16-29. [8] 王俏茹, 刘金全, 刘达禹. 经济增长“俱乐部收敛”中的金融门限效应——基于动态面板门限模型的分析[J]. 南开经济研究, 2020, (1): 154-175. [9] 方毅, 孟佶贤, 张屹山. 中国经济增长的状态跃迁(1979—2020)——基于复杂系统视角的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 2022,(5): 4-26+204. [10] 张欢. 收入增长的俱乐部效应——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途径[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6, (5): 8-15. [11] 郑秉文. “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道路——基于国际经验教训的视角[J]. 中国人口科学, 2011, (1): 2-15+111. [12] 黄先海, 宋学印. 准前沿经济体的技术进步路径及动力转换——从“追赶导向”到“竞争导向”[J]. 中国社会科学, 2017, (6): 60-79+206-207. [13] 陈守东, 孙彦林, 毛志方.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阶段转换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 17-24+85. [14] 刘金全, 王俏茹, 刘达禹.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突破——基于增长收敛理论的识别及“双轮驱动”检验[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8, (1): 29-42. [15] 戴翔,金碚. 产品内分工、制度质量与出口技术复杂度[J]. 经济研究,2014,(7):4-17+43. [16] Phillips P.C. B., Sul D. Transition Modeling and Econometric Convergence Tests[J]. Econometrica, 2007, 75(6): 1771-1855. [17] 贾康, 苏京春. 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M].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6. [18] Rojas G.M. Multivariate Quantile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s[J]. Journal of Time Series Analysis, 2019, 40(5): 739-7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