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詹懿. 中国现代产业体系:症结及其治理[J]. 财经问题研究, 2012, (12): 31-36. [2] 高培勇, 杜创, 刘霞辉, 等.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一个逻辑框架[J]. 经济研究, 2019, (4): 4-17. [3] 芮明杰. 双循环核心:建立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J]. 上海经济, 2021, (1): 1-10. [4] 芮明杰.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思路、目标与路径[J]. 中国工业经济, 2018, (9): 24-40. [5] 赵霄伟, 杨白冰. 顶级“全球城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 经济学家, 2021, (2): 20-128. [6] 黄群慧. 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战略内涵与政策体系——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J]. 经济研究, 2021, (4): 4-23. [7] 王岳平. 现代制造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J]. 宏观经济研究, 2004, (12): 24-27. [8] 习明明, 梁晴, 傅钰. 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 当代财经, 2022, (9): 15-27. [9] 陈晓东. 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N]. 经济日报, 2022-07-18. [10] 程俊杰, 闫东升. 自主可控、产业识别与政策选择——区域情境下提升产业影响力、控制力的分析框架[J]. 学习与实践, 2021, (2): 31-39. [11] 陈晓东, 杨晓霞. 数字化转型是否提升了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J]. 经济管理, 2022, (8): 23-39. [12] Wang Z., Wei S.J., Yu X. D., et al. Measures of Participation in Global Value Chains and Global Business Cycles[R]. NBER Working Paper, 2017. [13] Sharma C., Mishra R.K.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Performance of Firms: Unraveling Export, Import and Productivity Puzzle[J].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15, (8): 61-74. [14] 马丹, 何雅兴, 张婧怡. 技术差距、中间产品内向化与出口国内增加值份额变动[J]. 中国工业经济, 2019, (9): 117-135. [15] 张杰, 郑文平.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本土企业的创新效应[J]. 经济研究, 2017, (3): 151-165. [16] 吕越, 陈帅, 盛斌. 嵌入全球价值链会导致中国制造的“低端锁定”吗?[J]. 管理世界, 2018, (8): 11-29. [17] 王一鸣. 百年大变局、高质量发展与构建新发展格局[J]. 管理世界, 2020, (12): 1-13. [18] 葛琛, 葛顺奇, 陈江滢. 疫情事件:从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效率转向国家供应链安全[J]. 国际经济评论, 2020, (4): 67-83. [19] 盛朝迅. 新发展格局下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发展的思路与策略[J]. 改革, 2021, (2): 1-13. [20] 戴翔. 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价值链重构的中国机遇及对策[J]. 经济纵横, 2020, (6): 71-79. [21] 汤铎铎, 刘学良, 倪红福, 等. 全球经济大变局、中国潜在增长率与后疫情时期高质量发展[J]. 经济研究, 2020, (8): 4-23. [22] 江小涓, 黄颖轩. 数字时代的市场秩序、市场监管与平台治理[J]. 经济研究, 2021, (12): 20-41. [23] 沈玉良, 彭羽, 高疆, 陈历幸. 是数字贸易规则,还是数字经济规则?——新一代贸易规则的中国取向[J]. 管理世界, 2022, (8): 67-83. [24] 续继, 贺俊. 制造业长期结构性供需失衡的成因与治理[J]. 理论学刊, 2021, (4): 79-87. [25] 张其仔. 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必要性[N]. 中国经济时报, 2023-02-23. [26] 胡登峰, 黄紫微, 冯楠, 等.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国产替代路径及机制——科大讯飞智能语音技术纵向案例研究[J]. 管理世界, 2022, (5): 188-209. [27] 渠慎宁, 杨丹辉. 制造业本地化、技术反噬与经济“逆全球化”[J]. 中国工业经济, 2022, (6): 42-60. [28] 赵玲, 黄昊. 企业数字化转型、供应链协同与成本粘性[J]. 当代财经, 2022, (5): 124-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