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史丹. 工业稳增长:国际经验、现实挑战与政策导向[J]. 中国工业经济, 2022, (2): 5-26. [2] 潘红波, 余明桂. 支持之手、掠夺之手与异地并购[J]. 经济研究, 2011, (9): 108-120. [3] 杨大鹏, 王节祥. 平台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制研究[J]. 当代财经, 2022, (9): 75-86. [4] 何小钢, 罗奇. 信息技术应用与跨区域贸易——基于中国企业跨省销售的微观视角[J]. 经济管理, 2022, (9): 47-63. [5] 李勇建, 陈婷. 区块链赋能供应链:挑战、实施路径与展望[J]. 南开管理评论, 2021, (5): 192-201+212. [6] 赵宸宇, 王文春, 李雪松. 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J]. 财贸经济, 2021, (7): 114-129. [7] 胡海峰, 宋肖肖, 窦斌. 数字化在危机期间的价值:来自企业韧性的证据[J]. 财贸经济, 2022, (7): 134-148. [8] 罗宏, 郭一铭, 乔慧颖, 吴丹.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杠杆操纵[J]. 当代财经, 2023, (5): 65-78. [9] 侯德帅, 王琪, 张婷婷, 董曼茹.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客户资源重构[J]. 财经研究, 2023, (2): 110-124. [10] 张少军, 李善同. 中国省际贸易的演变趋势、特征与展望:1987—2007[J]. 财贸经济, 2013, (10): 100-107. [11] 李自若, 杨汝岱, 黄桂田. 内贸成本、外贸成本与畅通国内大循环[J]. 中国工业经济, 2022, (2): 61-79. [12] 行伟波, 李善同. 地方保护主义与中国省际贸易[J]. 南方经济, 2012, (1): 58-70. [13] Bernard A.B., Moxnes A., Saito Y. U. Production Networks, Geography, and Firm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19, 127(2): 639-688. [14] 饶品贵, 王得力, 李晓溪. 高铁开通与供应商分布决策[J]. 中国工业经济, 2019, (10): 137-154. [15] 程博, 邱保印, 殷俊明. 信任文化影响供应商分布决策吗?[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21, (7): 54-67. [16] 余典范, 王超, 陈磊. 政府补助、产业链协同与企业数字化[J]. 经济管理, 2022, (5): 63-82. [17] 诸竹君, 黄先海, 王毅. 外资进入与中国式创新双低困境破解[J]. 经济研究, 2020, (5): 99-115. [18] 张少军, 方玉文, 李善同. 中国经济双循环的贸易利得分析[J]. 经济研究, 2023, (4): 4-22. [19] 余典范, 王超, 龙睿. 生产网络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展[J]. 产经评论, 2022, (4): 5-18. [20] 黄群慧, 余泳泽, 张松林. 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生产率提升:内在机制与中国经验[J]. 中国工业经济, 2019, (8): 5-23. [21] 贺梅, 王燕梅. 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员工工资[J]. 财贸经济, 2023, (4): 123-139. [22] 唐斯圆, 呙昊婧, 李丹. 上市公司披露客户名称真的有益吗——基于投资者感知的视角[J]. 会计研究, 2022, (1): 29-43. [23] 何小钢, 朱国悦. 互联网使用与企业库存决策行为:理论机制与中国证据[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21, (12): 119-132. [24] 张任之. 数字技术与供应链效率: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2, (5): 60-76. [25] 田文. 基于资产专用性下的跨境外包研究[J]. 当代财经, 2004, (7): 105-109. [26] 郑颖, 齐欣. 长期贸易关系下劳动力成本对出口价格的影响——兼论专用性资产的调节效应[J]. 当代财经, 2021, (11): 112-124. [27] 唐跃军. 供应商、经销商议价能力与公司业绩——来自2005—2007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中国工业经济, 2009, (10): 67-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