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永友,张帆. 垂直财政不平衡的形成机制与激励效应[J]. 管理世界,2019,(7):43-59. [2] 周黎安. “官场+市场”与中国增长故事[J]. 社会,2018,(2):1-45. [3] 王永钦,陈映辉,杜巨澜. 软预算约束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来自金融市场的证据[J]. 经济研究,2016,(11):100-113. [4] 毛捷,刘潘,吕冰洋. 地方公共债务增长的制度基础——兼顾财政和金融的视角[J]. 中国社会科学,2019,(9):45-67. [5] 洪正,胡勇锋. 中国式金融分权[J]. 经济学(季刊),2017,(2):545-576. [6] 刘志伟. 中国式地方金融:本质、兴起、乱象与治理创新[J]. 当代财经,2020,(2):52-64. [7] 雷光勇,王文. 政府治理、风险承担与商业银行经营业绩[J]. 金融研究,2014,(1):114-127. [8] 钱先航. 官员任期、政治关联与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投放[J]. 经济科学,2012,(2):89-101. [9] 张晓晶,刘学良,王佳. 债务高企、风险集聚与体制变革——对发展型政府的反思与超越[J]. 经济研究, 2019,(6):4-21. [10] 韩鹏飞,胡奕明. 政府隐性担保一定能降低债券的融资成本吗?——关于国有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债券的实证研究[J]. 金融研究, 2015,(3):120-134. [11] 温来成,苏超.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整合前景及对策研究[J]. 财贸经济,2013,(5):28-35. [12] 李文喆. 中国影子银行的经济学分析:定义、构成和规模测算[J]. 金融研究,2019,(3):57-77. [13] 鲁篱,潘静. 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套利与法律规制研究[J]. 社会科学,2014,(2):103-109. [14] 李建军,韩珣. 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经营风险[J]. 经济研究,2019,(8):21-35. [15] 马万里. 中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的行为逻辑——兼论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路径转换与对策建议[J]. 财政研究,2019,(8):60-71. [16] 贾康. PPP的大发展与地方债务风险防范[N]. 21世纪经济报道,2018-01-31(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