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白俊红, 李婧. 政府R&D资助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效率视角的实证分析[J]. 金融研究, 2011, (6): 181-193. [2] 车德欣, 吴传清, 任晓怡, 等. 财政科技支出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异质性特征、宏微观机制与政府激励结构破解[J]. 中国软科学, 2020, (3): 171-182. [3] 董浩然, 周全林. 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J]. 当代财经, 2024, (7): 31-44. [4] 段永彪, 董新宇. 数字治理与城市高质量发展:推动机制与创新路径——基于数字治理理论的解释[J]. 地方治理研究, 2023, (4): 55-66+79. [5] 甘行琼, 雷正. 我国财税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转型的有效性研究[J]. 税务研究, 2022, (7): 142-145. [6] 韩文龙, 张瑞生, 赵峰. 新质生产力水平测算与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4, (6): 5-25. [7] 胡善成, 韩律, 张彦彦. 互联网应用与技能溢价[J]. 财贸经济, 2023, (8): 110-126. [8] 匡小平, 李超龙. 以深化分税制改革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逻辑分析与策略创新[J]. 当代财经, 2025, (3): 30-39. [9] 李振, 王秀芝. 财政科技支出效率对地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经济体制改革, 2022, (1): 143-149. [10] 刘伟. 科学认识与切实发展新质生产力[J]. 经济研究, 2024, (3): 4-11. [11] 刘文祥, 赵庆寺. 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重大意义与实践要求[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4, (4): 13-23. [12] 吕冰洋, 李钊, 马光荣. 激励与平衡: 中国经济增长的财政动因[J]. 世界经济, 2021, (9): 3-27. [13] 任保平. 生产力现代化转型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逻辑[J]. 经济研究, 2024, (3): 12-19. [14] 王志刚, 胡宁宁. 新质生产力与财税体制改革: 发展逻辑与现实路径[J]. 财政研究, 2024, (9): 55-70. [15] 魏下海, 张沛康, 杜宇洪. 机器人如何重塑城市劳动力市场: 移民工作任务的视角[J]. 经济学动态, 2020, (10): 92-109. [16] 文茜, 李万利, 申志轩. 地方政府释放财政压力的微观传导机制: 企业盈余管理视角[J]. 世界经济, 2023, (10): 91-114. [17] 吴非, 常曦, 任晓怡. 政府驱动型创新: 财政科技支出与企业数字化转型[J]. 财政研究, 2021, (1): 102-115. [18] 吴非, 杨贤宏, 龙晓旋, 等. 地方税收真的会抑制区域创新吗?——基于政府行为视角下的非线性门槛效应研究[J]. 经济评论, 2018, (4): 84-100+145. [19] 吴海军, 杨其静, 阳镇. 生产性政府债务与城市创新力——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23, (10): 42-60. [20]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和发展重点[N]. 人民日报, 2024-03-01, 第9版. [21] 徐捷. 税收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J]. 当代财经, 2024, (10): 30-43. [22] 姚东旻, 庄露, 高文静. 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支出预算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J]. 经济学动态, 2024, (1): 32-53. [23] 袁航, 朱承亮. 国家高新区推动了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吗[J]. 中国工业经济, 2018, (8): 60-77. [24] 詹新宇, 刘文彬. 中国式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管理——来自省、市政府工作报告的经验证据[J]. 管理世界, 2020, (3): 23-39+77. [25] 周密, 郭佳宏, 王威华. 新质生产力导向下数字产业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研究——基于补点、建链、固网三位一体的视角[J]. 管理世界, 2024, (7): 1-26. [26] 诸竹君, 宋学印, 张胜利, 等. 产业政策、创新行为与企业加成率——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研究[J]. 金融研究, 2021, (6): 59-75. [27] Acemoglu D, Autor D, Dorn D, et al.Return of the Solow paradox? IT, productivity, and employment in US manufacturing[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4, 104(5): 394-399. [28] Aghion P, Akcigit U, Howitt P.Lessons from schumpeterian growth theory[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5, 105(5): 94-99. [29] Autor D H.Why are there still so many jobs? The history and future of workplace automation[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15, 29(3): 3-30. [30] Fisman R, Svensson J.Are corruption and taxation really harmful to growth? Firm level evidence[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7, 83(1): 63-75. [31] Howell S T.Financing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R&D grant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7, 107(4): 1136-1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