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诗一,祁毓. “双碳”目标约束下应对气候变化的中长期财政政策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22,(5):5-23. [2] 李升,王晓玲,张颖. 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研究[J]. 财政监督,2022,(11):83-90. [3] 温来成,余燕,李升. 建立我国绿色政府债券制度的思考[J]. 经济研究参考,2022,(6):65-73+144. [4] 崔惠玉,徐颖,王宝珠. 发展我国绿色政府债券:问题及对策[J]. 经济研究参考,2022,(2):88-98. [5] 毛晖,王明月,梁天琪. 助力“双碳”目标的地方财政金融协同机制[J]. 地方财政研究,2022,(5):37-46. [6] 江红莉,王为东,王露,吴佳慧.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碳减排效果研究——以绿色信贷与绿色风投为例[J]. 金融论坛,2020,(11):39-48+80. [7] 李江涛,黄海燕. 绿色金融的生态环境效应——双碳目标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实践检验[J].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22,(1):87-95. [8] 刘锋,黄苹,唐丹. 绿色金融的碳减排效应及影响渠道研究[J]. 金融经济学研究,2022,(6):144-158. [9] 祁怀锦,刘斯琴. 绿色金融政策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吗——来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证据[J]. 当代财经,2023,(3):94-105. [10] Dasgupta S.,Laplante B.Capital Marke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01,42(3):310-335. [11] Kant A.Practical Vitality of Green Bonds and Economic Benefits[J]. Review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 Studies,2021,9(1):2-83. [12] 陈奉功,张谊浩. 绿色债券发行能引发市场良性反应吗?——兼论“双碳”目标的政策激励效应[J]. 证券市场导报,2022,(7):48-60. [13] 吴育辉,田亚男,陈韫妍,徐倩. 绿色债券发行的溢出效应、作用机理及绩效研究[J]. 管理世界,2022,(6):176-193. [14] 武红. 中国省域碳减排:时空格局、演变机理及政策建议——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J]. 管理世界,2015,(11):3-10. [15] 曹鸿杰,卢洪友. 中国纵向转移支付的生态环境效应[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0,(4):57-65+84+159. [16] 谭中明,康勤,董蕴仪. 绿色金融支持下的生态福利绩效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研究[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23,(5):80-92. [17] 朱军. 财税理论的前沿发展及其对中国启示——基于研究视域拓展的理论思考[J]. 税收经济研究,2014,(4):84-89. [18] 孙开,温馨. 略论空间财政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式[J]. 财政研究,2014,(12):34-38. [19] 刘尚希. 关于空间财政的几点理论思考[J]. 财政科学,2022,(12):5-9. [20] 张平,王楠. PPP视阈下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空间分布测度与防范对策[J]. 当代财经,2020,(12):39-49. [21] 马玉娜,顾佳峰. 县际公共养老福利资源配置研究——兼论空间与制度结构的影响[J]. 社会学研究,2015,(3):146-169+244-245. [22] Rey S.J. Spatial Empirics for Economic Growth and Convergence[J]. Geographical Analysis,2010,33(3):195-214. [23] 刘颖.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演变与改进建议[J]. 地方财政研究,2021,(2):4-10. [24] 乔宝云,刘乐峥. 中国地方债:成长的烦恼[J]. 财政科学,2017,(7):67-73. [25] 王敏,方铸.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15—2017年3194只债券的实证证据[J]. 财政研究,2018,(12):35-47+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