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包健, 郭宝棋. 环境税能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增量提质”吗?——来自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科学管理研究, 2023,(5): 131-138. [2] 陈林, 陈臻, 肖倩冰. 产能过剩与环境规制相机选择——基于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视角[J]. 中国工业经济,2024,(3): 62-80. [3] 陈诗一, 陈登科. 雾霾污染、政府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 经济研究, 2018,(2): 20-34. [4] 陈运平, 刘燕. 媒体关注对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基于政府环境规制与公众参与的中介效应[J]. 管理评论, 2023,(6): 111-122. [5] 董景荣, 张文卿, 陈宇科. 环境规制工具、政府支持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J]. 产业经济研究, 2021,(3): 1-16. [6] 董明放, 王郭. 市场型与引导型环境规制政策协同对数字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J]. 管理学报, 2025,(3): 495-504. [7] 郭金花, 郭淑芬, 徐腾达. 创新生态系统中多主体互动影响绿色创新的组态路径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4,(2): 100-114. [8] 韩晶.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逻辑、现实约束与实践路径[J]. 理论学刊, 2023, (11): 32-42. [9] 何大安, 万煊. 双重环境规制、公司治理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23,(12): 72-87. [10] 江艇. 因果推断经验研究中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J]. 中国工业经济, 2022,(5): 100-120 [11] 孔东民, 韦咏曦, 季绵绵. 环保费改税对企业绿色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J]. 证券市场导报, 2021,(8): 2-14. [12] 邝嫦娥, 刘江月, 李文意. 数智融合赋能与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J]. 当代财经, 2024,(5): 114-127. [13] 李刚, 张钦坤, 朱开鑫. 数据要素确权交易的现代产权理论思路[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1): 87-97. [14] 李江龙, 徐斌. “诅咒”还是“福音”: 资源丰裕程度如何影响中国绿色经济增长?[J]. 经济研究, 2018,(9): 151-167. [15] 刘伟华, 高永正, 石晓冉, 等. 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耦合水平——基于空间分异及时空演化特征的视角[J/OL].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5-02-24[2025-03-20]. https://link.cnki.nct/urlid/11.2267.N.20250224.1307.004. [16] 沈坤荣, 金刚, 方娴. 环境规制引起了污染就近转移吗?[J]. 经济研究, 2017,(5): 44-59. [17] 宋德勇, 李超, 李项佑.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否促进了绿色技术创新的“量质齐升”——来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证据[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1,(11): 155-164. [18] 陶春海, 胡萌, 史言信. 医疗服务业与医疗制造业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测度及影响因素[J]. 当代财经, 2021, (2): 113-123. [19] 王爱萍, 陈妙, 胡海峰.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设立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基于企业战略导向与创新行动的分析[J]. 南开经济研究, 2024,(12): 187-205. [20] 王江寒, 钟海燕. 随机抽查环境监管制度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J]. 当代财经, 2024,(10): 86-99. [21] 夏学超, 孙慧, 祝树森, 等. 多元主体环境规制组合如何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4,(8): 22-35. [22] 肖静, 曾萍. 企业绿色战略导向对绿色竞争力的影响研究[J]. 管理学报, 2025,(2): 233-241+260. [23] 徐蔼婷, 汪文璞. 双轮快速审查制度改革对绿色专利的影响研究[J]. 科研管理, 2024,(12): 177-187. [24] 徐乐, 马永刚, 王小飞. 基于演化博弈的绿色技术创新环境政策选择研究:政府行为vs.公众参与[J]. 中国管理科学, 2022,(3): 30-42. [25] 杨朦. 政府绿色补贴如何激发企业绿色创新——基于战略响应视角的解释和证据[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1): 61-74. [26] 袁朋伟, 董晓庆. 黄河流域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时空差异与成因识别研究[J]. 济南大学学报, 2023, (5): 93-105. [27] 张琦, 蒋军锋, 贾窦洁. 工业智能化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政府干预的调节效应分析[J].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23, (5): 101-110. [28] 张文礼, 刘维奇, 郭淑芬. 政府作为和公众参与下企业绿色创新策略选择研究——基于互联网赋权的协同共治视角[J]. 经济问题, 2025,(2): 99-110. [29] Chu T Y. Wang S H.Environmental tax-for-fee reform and China's urban green innovation: A local government behavior perspective[J/OL].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2025, 114: 107950. [30] Du K R, Cheng Y Y, Yao X.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The road to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cities[J/OL]. Energy Economics, 2021, 98: 105247. [31] Lu C, Ouyang Q J.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urban position in the inter-urban pollution transfer network: A perspective on network analysis of pollution-intersive enterprises'relocation[J/OL].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4, 435: 140418. [32] Yin H Y, Qian Y T, Zhang B, et al.Urban construction and firm green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s low-carbon pilot city initiative[J/OL].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 2023, 80: 102070. [33] Zhang G X, Wang Y T, Zhang Z H, et al.Can green finance policy promotc green innovation in cities? Evidence from pilot zones for green finance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China[J/O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24, 370: 1228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