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抗, Arye L, 顾清扬. 财政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变化——从援助之手到攫取之手[J]. 经济学 (季刊), 2002, (4): 111-130. [2] 陈伟, 余兴厚, 熊兴. 政府主导型流域生态补偿效率测度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主要沿岸城市为例[J]. 江淮论坛, 2018, (3): 43-50. [3] 范子英, 张军. 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国内市场整合[J]. 经济研究, 2010a, (3): 53-64. [4] 范子英, 张军. 中国如何在平衡中牺牲了效率: 转移支付的视角[J]. 世界经济, 2010b, (11): 117-138. [5] 胡玉杰, 高延雷, 王秀东. 财政纵向失衡、转移支付与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J]. 当代财经, 2023, (11): 41-53. [6] 孔明安. 论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的共同富裕对西方福利国家模式的超越[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4, (6): 43-52+155. [7] 刘长庚, 巫骥.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效应[J]. 经济地理, 2023, (2): 10-21. [8] 刘昆. 国务院关于财政转移支付情况的报告——2023年8月28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J]. 中国财政, 2023, (18): 4-7. [9] 吕冰洋. 国家能力与中国特色转移支付制度创新[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21, (6): 29-38. [10] 吕冰洋, 李钊, 马光荣. 激励与平衡: 中国经济增长的财政动因[J]. 世界经济, 2021, (9): 3-27. [11] 马光荣, 郭庆旺, 刘畅. 财政转移支付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J]. 中国社会科学, 2016, (9): 105-125+207-208. [12]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四十一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2. [13]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六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14] 庞庆明. 国家再分配能力现代化: 制度意蕴与中国语境[J]. 教学与研究, 2021, (2): 27-36. [15] 仇童伟, 彭嫦燕, 甘犁. 从基层“三保”的财力保障看财政转移支付的效果和优化路径[J]. 管理世界, 2025, (3): 113-135. [16] 束磊, 梁倩. 转移支付分配如何影响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基于政府间财政竞争的视角[J]. 当代财经, 2021, (12): 28-40. [17] 石绍宾, 樊丽明. 对口支援:一种中国式横向转移支付[J]. 财政研究, 2020, (1): 3-12+44. [18] 孙开, 牛晓艳, 张磊. 对口支援横向转移支付能够矫正财政失衡吗? ——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 2023, (10): 80-93. [19] 唐任伍, 李楚翘. 共同富裕的实现逻辑: 基于市场、政府与社会“三轮驱动”的考察[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1): 49-58+2. [20] 伍文中.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框架[J]. 财政研究, 2012, (1): 41-43. [21] 习近平. 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22] 习近平. 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N]. 人民日报, 2023-10-13, 第1版. [23] 谢贞发, 李艳旭. 中国特色土地增减挂钩政策: 演进、特征与改革展望[J]. 财政科学, 2022, (12): 10-28. [24] 张俊山. 马克思主义的分配理论和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6. [25] 周绍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J]. 理论月刊, 2021, (4): 25-32. [26] Li T Y, Du T W.Vertical fiscal imbalance, transfer payments, and fiscal sustain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s in China[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 2021, 74: 392-404. [27] Temin P.Did monetary force cause the great depression?[M]. New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19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