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许宪春,张美慧.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测算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J]. 中国工业经济,2020,(5):23-41. [2] 楼继伟. 面向2035的财政改革与发展[J]. 财政研究,2021,(1):3-9. [3] 黄思明,王乔. 地级市政府财政压力、土地财政与土地供应策略[J]. 当代财经,2020,(12):26-38. [4] 李晓华. 数字经济新特征与数字经济新动能的形成机制[J]. 改革,2019,(11):40-51. [5] 任保平. 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制与路径[J].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0,(2):5-9. [6] 裴长洪,倪江飞,李越. 数字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财贸经济,2018,(9):5-22. [7] 宋洋. 经济发展质量理论视角下的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J]. 贵州社会科学,2019,(11):102-108. [8] 张勋,谭莹.数字经济背景下大国的经济增长机制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6):27-36. [9] 刘军,杨渊鋆,张三峰. 中国数字经济测度与驱动因素研究[J]. 上海经济研究,2020,(6):81-96. [10] Buiter W.H. A Guide to Public Sector Debt and Deficit[J]. Economy Policy, 1985,1(1):13-79. [11] 刘尚希. 财政风险:一个分析框架[J]. 经济研究,2003,(5):23-31. [12] 余永定. 财政稳定问题研究的一个理论框架[J]. 世界经济,2000,(6):3-12. [13] 谢申祥,郭健,刘金东,魏天保. 山东省财政可持续能力研究[J]. 公共财政研究,2020,(1):20-38. [14] Giammarioli N., Nickel C., Rother P., Vidal J. P. Assessing Fiscal Soundness-Theory and Practice[R]. European Central Bank, Occasional Paper,2007,Series No.56:153-170. [15] Ostry J.D., Ghosh A.R., Kim J. I., Qureshi M. S. Fiscal Space[R]. IMF Staff Position Note SPN/10 /11,2010. [16] 龚锋,余锦亮. 人口老龄化、税收负担与财政可持续性[J]. 经济研究,2015,(8):16-30. [17] 杜彤伟,张屹山,杨成荣. 财政纵向失衡、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可持续性[J]. 财贸经济,2019,(11):5-19. [18] 邓晓兰,黄显林,张旭涛. 公共债务、财政可持续与经济增长[J]. 财贸研究,2013,(4):83-90. [19] 吕冰洋,李钊. 疫情冲击下财政可持续性与财政应对研究[J]. 财贸经济,2020,(6):5-18. [20] 陈镜先,周全林. 数字服务税:内容、挑战与中国应对[J]. 当代财经,2021,(4):28-38. [21] 樊轶侠,徐昊. 财政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机理与经验启示[J]. 改革,2020,(8):83-90. [22] 王志刚,赵斌. 数字财政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150-158. [23] 黄群慧,余泳泽,张松林. 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生产率提升:内在机制与中国经验[J]. 中国工业经济,2019,(8):5-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