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蔡起华, 朱玉春. 社会信任、关系网络与农户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J]. 中国农村经济, 2015, (7): 57-69. [2] 曹锦清. 黄河边的中国——一个学者对乡村社会的观察与思考[M].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0. [3] 陈冬华, 胡晓莉, 梁上坤, 等. 宗教传统与公司治理[J]. 经济研究, 2013, (9): 71-84. [4] 陈刚, 邱丹琪. 儒家文化与企业家精神——一项流行病学研究[J]. 财经研究, 2021, (3): 95-109. [5] 陈杉. 合作社“和合”治理文化研究——基于乡土文化嵌入因素的审视[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5): 34-40. [6] 程博, 潘飞, 王建玲. 儒家文化、信息环境与内部控制[J]. 会计研究, 2016, (12): 79-84. [7] 程博, 熊婷, 林敏华. 儒家传统文化与公司违规行为——基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分析[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8, (10): 72-86. [8] 党国英. 消除偏见才能改善农民合作发展环境[N]. 南方周末, 2005-06-16. [9] 费孝通. 乡土中国[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0] 古志辉. 全球化情境中的儒家伦理与代理成本[J]. 管理世界, 2015, (3): 113-123. [11] 韩彦超. 市场化与差序政府信任的代际变迁[J]. 北京社会科学,2022,(12):111-121. [12] 贺雪峰, 仝志辉. 论村庄社会关联——兼论村庄秩序的社会基础[J]. 中国社会科学, 2002, (3): 124-134. [13] 贺雪峰. 熟人社会的行动逻辑[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 (1): 5-7. [14] 胡振华, 陈柳钦. 农村合作组织的社会学分析[J]. 东南学术, 2010, (3): 24-36. [15] 黄祖辉. 农民合作:必然性、变革态势与启示[J]. 中国农村经济, 2000, (8): 4-8. [16] 江艇. 因果推断经验研究中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J]. 中国工业经济, 2022, (5): 100-120. [17] 梁漱溟. 中国文化要义[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18] 聂洪辉. 差序格局、善分不善合与城市社区建设——以中部地区某县城A小区为例[J]. 湖北社会科学, 2016, (7): 54-60. [19] 牛坤在, 许恒周, 迟旭. 农地确权和宗族网络对农地转出的影响:替代或互补[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 (3): 139-150. [20] 潘劲.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 数据背后的解读[J]. 中国农村观察, 2011, (6): 2-11+94. [21] 任重, 郭焱. 价值感知、社会资本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2, (4): 97-107. [22] 施由明. 明清江西宗族的儒家文化传承与乡村社会秩序[J]. 中国农史, 2019, (4): 129-136. [23] 宋圭武. 合作与中国农民合作[J]. 调研世界, 2005, (2): 16-18. [24] 王露璐. 伦理视角下中国乡村社会变迁中的“礼”与“法”[J]. 中国社会科学, 2015, (7): 94-107. [25] 肖剑, 罗必良. 小农的绿色发展转型: 人力资本维度的考察——来自农民工回流农户的证据[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5): 20-30. [26] 徐细雄, 李万利. 儒家传统与企业创新: 文化的力量[J]. 金融研究, 2019, (9): 112-130. [27] 徐勇. 如何认识当今的农民、农民合作与农民组织[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1): 1-3. [28] 姚玉珠, 刘从九, 韩福庆. 农民合作动机的影响因素分析[J]. 财贸研究, 2013, (2): 44-49. [29] 叶德珠, 杨盈盈, 叶显, 等.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老赖企业对正常企业融资约束的溢出效应研究[J]. 金融评论, 2020, (6): 71-95. [30] 于海龙, 胡凌啸, 林晓莉. 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利益分配格局的成因与优化对策[J]. 农村经济, 2023, (6): 84-93. [31] 俞红海, 徐龙炳, 陈百助. 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J]. 经济研究, 2010, (8): 103-114. [32] 张慧鹏. 唯物史观视野下的乡村振兴与农民主体性[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 (1): 30-45. [33] Acemoglu D, Johnson S, Robinson A J.The colonial origins of comparative developmen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1, 91(5): 1369-1401. [34] Chen T S, Kung J K, Ma C C.Long live Keju! The persistent effects of China's civil examination system[J]. The Economic journal, 2020, 130(631): 2030-2064. [35] Chen T S, Kung J K.Why Song China? The rise of a merchant class and the emergence of meritocracy[R]. Working Paper, 2019. [36] Ho P T.The ladder of success in imperial China: Aspecys of social mobility, 1368-1911[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62. [37] Ip P K.Is confucianism good for business ethics in China?[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09, 88(3): 463-476. [38] Landa J T.Economics success of Chinese merchants in Southeast Asia: Idenity, ethnic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M]. Berlin: Springer,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