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金钊. “法治中国”的意义阐释[J]. 东方法学,2014,(4):128-133. [2]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 董树彬,祖嘉成. 全过程人民民主法治化的实现路径[J]. 理论探索,2024,(1):66-72. [4] 范进学. “法治中国”:世界意义与理论逻辑[J]. 法学,2018,(3):3-13. [5] 黑格尔. 法哲学原理[M]. 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6] 胡建文,曹文泽.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公平正义的生成逻辑、内涵要义与实现路径[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10-18. [7] 江泽民.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8] 李贵连. 民主法治:法制现代化的诉求[J]. 政法论坛,2012,(3):3-12. [9] 李林. 中国法治变革:全二册[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10] 李少文. 全面从严治党促进法治中国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6):14-23. [11] 李瑜青,冯梦成. 从革命法制观到治国方略法治观——中国共产党90年法治思想发展的探索[J]. 学术研究,2011,(9):40-45. [12] 刘恩至. 从“人民自由的圣经”到“物质利益的圣经”——论马克思法哲学本体论的转向[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5):93-101+151. [13] 马长山. “法治中国”建设的问题与出路[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3):5-20. [14] 马克思,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5] 孙光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源地位及其作用提升[J]. 中国法学,2022,(2):204-222. [16] 汪习根. 论法治中国的科学含义[J]. 中国法学,2014,(2):108-122. [17] 王衡.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概念建构:出场语境、逻辑理路与内在优势[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2):1-10. [18] 西塞罗. 国家篇法律篇[M]. 沈叔平,苏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9] 习近平. 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20]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1] 习近平.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2] 杨军. 习惯法的扬弃: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转向的法学注脚[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3,(3): 93-99. [23] 张翠梅,方宜. 三位一体:“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转向[J]. 南海法学,2021,(4):41-51. [24] 张文显. 法治中国建设的前沿问题[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5):31-40. [25] 张文显. 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的方法论[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4,(1):5-28. [26]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2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九册)[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2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9] 钟明华,洪志雄.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概念及其历史流变[J].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9,(4):48-59. [30] 周叶中,庞远福. 论“法治中国”的内涵与本质[J]. 政法论丛,2015,(3):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