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魏后凯. 2020年后中国减贫的新战略[J]. 中州学刊, 2018,(9):36-42. [2] 孙馨月, 陈艳珍. 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逻辑[J]. 经济问题, 2020,(8):12-17. [3] 曹立, 王声啸. 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衔接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4):42-48. [4] 吕方.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知识逻辑与现实路径[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4):35-41. [5] 朱海波, 聂凤英.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逻辑与路径——产业发展的视角[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15-25. [6] 侯诺, 梁振华.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的村域实践——基于H省L村的实证分析[J]. 理论界, 2020,(3):70-77. [7] 胡学红. 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的宜昌实践研究[J]. 学习月刊, 2020,(4):36-40. [8] 贾晋, 尹业兴.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内在逻辑、实践路径和机制构建[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3):68-74. [9] 陈明星.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本逻辑与实现路径[J]. 贵州社会科学, 2020,(5):149-155. [10] 邓磊, 罗欣.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理路探析[J]. 江汉论坛, 2020,(2):51-56. [11] 付寿康, 李忠斌.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的策略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 改革与战略, 2020,(7):102-110. [12] 侯刚, 邢韵龄. 乡村振兴背景下脱贫攻坚成效巩固与提升的路径论析[J]. 延边党校学报, 2020,(1):58-62. [13] 张亚平. 科技引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0,(10):1211-1217. [14] 袁坤.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逻辑及机制建构[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2):49-53. [15] 邓婷鹤, 聂凤英. 后扶贫时代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困境及政策调适研究——基于H省4县17村的调查[J]. 兰州学刊, 2020,(8):186-194. [16] 高强.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再探讨——基于政策转移接续的视角[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4):49-57. [17] 蒋和平.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需要持续推动政策创新——兼评《公共政策、农业发展与减贫》[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20,(2):369-372. [18] 孙艾青, 刘伯恩, 高兵.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自然资源政策框架[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0,(10):8-15. [19] 涂圣伟.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目标导向、重点领域与关键举措[J]. 中国农村经济, 2020,(8):2-12. [20] 王介勇, 戴纯, 刘正佳.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政策思考及建议[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0,(10):1273-1281. [21] 岳国芳.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机制构建[J]. 经济问题, 2020,(8):107-113. [22] 王志章, 王静, 魏晓博. 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能够统筹衔接吗?——基于88个贫困村1158户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2):73-81. [23] 王志章, 杨志红. 西部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之路——基于10省85村1143户的微观调查数据[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71-81. [24] Hidalgo C.A., Klinger B., Barabasi A. L. The Product Space Condi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s[J]. Science, 2007, 317(5837): 482-487. [25] 伍业君, 张其仔. 比较优势演化与经济增长——基于阿根廷的实证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 2012,(2):37-46. [26] 伍业君, 张其仔, 徐娟. 产品空间与比较优势演化述评[J]. 经济评论, 2012,(4):145-152. [27] 蔡昉. 穷人的经济学——中国扶贫理念、实践及其全球贡献[J].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8,(10):4-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