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蔡文成.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逻辑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2): 38-45. [2] 陈家刚. 参与式预算的理论与实践[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7, (2): 52-57. [3] 陈亮.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逻辑理路、比较优势与实践路径[J].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22, (2): 1-8. [4] 程国琴. 参与式预算的经济学分析[J]. 当代财经, 2014, (12): 36-46. [5] 程新生, 罗艳梅, 马竞超, 等. 参与式环境下紧控制、棘轮对预算影响的实验研究[J]. 当代财经, 2011, (1): 74-84. [6] 程竹汝. 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之基[J]. 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21, (6): 27-35. [7] 董树彬.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色与优势[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1, (12): 76-87+146. [8] 董树彬. 全过程人民民主: 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标志与本质要求[J]. 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2): 1-11. [9] 樊鹏. 全过程人民民主: 具有显著制度优势的高质量民主[J]. 政治学研究, 2021, (4): 3-10. [10] 高洪贵, 宋宁. 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乡村治理的可能与可为[J]. 行政论坛, 2023, (5): 51-56. [11] 李建人. 公众预算知情权及其约束制度[J]. 法学, 2015, (9): 75-87. [12] 林敏. 参与式预算的实践与探索[J]. 财政研究, 2008, (11): 13-15. [13] 林应荣, 冯威. 温岭:数字赋能“参与式预算”[J]. 浙江人大, 2023, (11): 21-23. [14] 刘伟, 李昊霖.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与治理效能[J]. 学习与探索, 2024, (2): 36-43. [15] 汤啸天. 再论人民表达权的行使与政府的保障[J]. 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 (3): 96-103. [16] 唐亚林. 当代中国财政权的控权机制设计及其实现路径[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7, (5): 21-29. [17] 唐亚林. “全过程民主”: 运作形态与实现机制[J]. 江淮论坛, 2021, (1): 68-75. [18] 童光辉, 吴超, 刘丹. 全过程人民民主视角下基层参与式预算改革的理论进路与实践迭代[J]. 财政研究, 2022, (12): 34-42. [19] 解洪涛, 王嘉庆. 数字化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预算联网监督改革实践与成效分析[J]. 财政研究, 2024, (1): 45-60. [20] 张爱军. 全过程民主的范围与限度[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21, (3): 3-10. [21] 张贤明. 全过程民主的责任政治逻辑[J]. 探索与争鸣, 2020, (12): 16-19. [22] 赵永红. 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逻辑与制度路径[J]. 行政论坛, 2022, (1): 40-51. [23] 祝灵君.推进全过程民主离不开党的领导[J].探索与争鸣, 2020, (12): 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