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何艳玲. 理顺关系与国家治理结构的塑造[J]. 中国社会科学,2018,(2):26-47. [2] 王雨磊,苏杨. 中国的脱贫奇迹何以造就?——中国扶贫的精准行政模式及其国家治理体制基础[J]. 管理世界,2020,(4):195-209. [3] 贾俊雪,秦聪,刘勇政.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融合的政策设计——基于农村发展扶贫项目的经验分析[J]. 中国社会科学,2017,(9):68-89. [4] 燕继荣. 反贫困与国家治理——中国“脱贫攻坚”的创新意义[J]. 管理世界,2020,(4):209-220. [5] 邢成举. 政府贫困治理的多元逻辑与精准扶贫的逻辑弥合[J]. 农业经济问题,2020,(2):31-39. [6] 张春敏,赵萌. 国有企业在精准扶贫中的角色定位和参与方式探析[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51-56. [7] 李小云,于乐荣,唐丽霞. 新中国成立后70年的反贫困历程及减贫机制[J]. 中国农村经济,2019,(10):2-18. [8] 陈志钢,毕洁颖,吴国宝,何晓军,王子妹一. 中国扶贫现状与演进以及2020年后的扶贫愿景和战略重点[J]. 中国农村经济,2019,(1):2-16. [9] 胡祎.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第四届“三农论坛”征文研讨会综述[J]. 中国农村经济,2020,(12):130-138. [10] 邓博夫,陶存杰,吉利. 企业参与精准扶贫与缓解融资约束[J]. 财经研究,2020,(12):138-151. [11] 姜婧. 社会治理框架下的精准扶贫事业发展探析[J]. 管理世界,2018,(4):178-179. [12] 任长秋,王钊. 企业介入精准扶贫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注意力视角的实证分析[J]. 软科学,2020,(6):72-78. [13] 汪三贵. 中国40年大规模减贫:推动力量与制度基础[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8,(6):1-11. [14] 王霞,叶形形. 国家治理变迁与企业战略变革——CEO权力与开放性特征的调节效应[J]. 科研管理,2019,(12):234-242. [15] 王浦劬,汤彬. 当代中国治理的党政结构与功能机制分析[J]. 中国社会科学,2019,(9):4-24. [16] 胡浩志,张秀萍. 参与精准扶贫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 改革,2020,(8):117-131. [17] Klein B., Leffler K.B. The Role of Market Forces in Assuring Contractual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0, 89(4): 615-641. [18] Shapira R.Corporate Philanthropy as Signaling and Co-optation[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12, 80(5): 1889-1939. [19] Lys T., Naughton J.P., Wang C. Signaling through Corporate Accountability Report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15, 60(1): 56-72. [20] 余明桂,潘红波. 政治关系、制度环境与民营企业银行贷款[J]. 管理世界,2008,(8):9-21. [21] 李维安,王鹏程,徐业坤. 慈善捐赠、政治关联与债务融资——民营企业与政府的资源交换行为[J]. 南开管理评论,2015,(1):4-14. [22] 黄伟,王旸. 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政治身份与企业慈善捐赠——基于全国民营企业调查的证据[J]. 当代财经,2020,(10):39-50. [23] 王帆,陶媛婷,倪娟. 精准扶贫背景下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与绩效研究——基于民营企业的样本[J]. 中国软科学,2020,(6):122-135. [24] 何威风,刘巍,黄凯莉. 管理者能力与企业风险承担[J]. 中国软科学,2016,(5):107-118. [25] 刘柏,张艾莲,潘梦梦. 机构异质性风险对宏观经济稳定的阶段影响研究——基于股票市场的视角[J]. 经济学家,2019,(8):90-101. [26] 尹开国,刘小芹,陈华东. 基于内生性的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中国软科学,2014,(6):98-108. [27] Jensen M.C., Meckling W. H.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6, 10(3): 305-360. [28] Boubakri N., Cosset J.C., Saffar W. The Role of State and Foreign Owners in Corporate Risk-Taking: Evidence from Privatization[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3, 108(3): 641-658. [29] 余明桂,李文贵,潘红波.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风险承担[J]. 金融研究,2013,(1):149-163. [30] 马宁,王雷. 企业生命周期、竞争战略与风险承担[J]. 当代财经,2018,(5):70-80. [31] John K., Litov L., Yeung B.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Risk-Taking[J]. Journal of Finance, 2008, 63(4): 1679-1728. [32] 冯丽艳,肖翔,程小可. 社会责任对企业风险的影响效应——基于我国经济环境的分析[J]. 南开管理评论,2016,(6):141-154. [33] 翟胜宝,张胜,谢露,郑洁. 银行关联与企业风险——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管理世界,2014,(4):53-59. [34] 方红星,陈作华. 高质量内部控制能有效应对特质风险和系统风险吗[J]. 会计研究,2015,(4):70-77. [35] 姬新龙,马宁. 混合所有制改革、产权性质与企业风险变化[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7-115. [36] Hur W.M., Kim H., Woo J. How CSR Leads to Corporate Brand Equity: Mediating Mechanisms of Corporate Brand Credibility and Reputa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14, 124(1): 75-86. [37]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 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 心理学报,2004,(5):614-620. [38] 贾雨佳. 精准扶贫水平与利润相关性研究——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15):36-38. [39] 吴贾,徐舒,申宇. 公司融资约束对企业风险及股票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J]. 南开经济研究,2014,(5):54-71. [40] 陈璐,张彩江,贺建风. 政府补助在企业创新过程中能发挥信号传递作用吗?[J]. 证券市场导报,2019,(8):41-49. [41] 杨松令,解晰,张伟.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J]. 经济管理,2014,(7):90-99. |